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5年9月8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请司法部部长贺荣介绍“十四五”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金八号配资,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以下为发布会现场文字实录:
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
人民网记者: 法治宣传教育和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权益保障金八号配资,请问在此方面司法部做了哪些工作,能否举例介绍一下?谢谢。
胡卫列: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全民普法和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作。五年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全民普法工作,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法治成为社会共识和基本准则。主要做了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普法重点,着力服务中心工作和群众需求。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金八号配资,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等系列主题普法活动,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深入宣传民法典、国家安全法、民营经济促进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与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
二是注重分层分类,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带头作用,建立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70多个中央单位制定了本行业本系统的学法清单,各地普遍建立了领导干部现场述法、重大决策前学法、旁听庭审等制度。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了法治教育在中小学各年级全程全覆盖,全国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率达98.9%。着力强化企业家学法用法,会同全国工商联实施新时代民营企业家法治素养提升计划。
三是弘扬法治精神,以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浸润人心。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挖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建设“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法治公园、广场、长廊遍布大江南北、城市乡村。打造内蒙古“法治乌兰牧骑”、福建“蒲公英普法”、陕西大学生法治文化节、广西“法治三月三”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普法,全国建立普法新媒体账号3万多个,“三分钟案说民法典”等一批精品普法短视频受到群众欢迎。
四是健全工作机制,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深入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等,组织15万普法讲师团成员、222万志愿者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法治宣传,普法的工作合力进一步增强。实施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发挥其社情民意信息员、政策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化解员、法治实践引导员的作用,助力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八五”普法规划总结和“九五”普法规划起草,做好即将出台的法治宣传教育法宣传工作,深入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金八号配资,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谢谢。
在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